裁判準則-賈培德

 裁判準則-賈培德
---------------------------------------------------------------------------------------------------------------------------------

辯論比賽為一口語傳播活動,傳播效果為影響比賽勝負的重要指標,也就是說,無論論點內容是否冷僻艱深,使裁判確實理解論點為參與比賽的辯士所負職責之一。裁判僅需以其在比賽過程中所理解的論點進行評判,而不論其與雙方辯士本意欲表達的內容是否有所出入。

包含裁判在內的任何人在做任何理智判斷時都是憑藉著己身所擁有的價值判準,而該價值判準的形成受家庭環境、教育訓練、社會經驗等許多因素影響。若是為去除評判中可能參雜的個人因素,而刻意扭曲價值判準,將使該判準失真並破壞其邏輯性,不但無法達成原本希望的中立客觀,反而使評判方向無從預測,更不符合現實世界中傳播行為發生的真實樣貌。故本人認為,裁判本身所具備的價值判準可以且應當影響比賽評判中對不同論點所需舉證效度的強弱判定,而僅需以不在未考量舉證之前依己身原有的成見決斷為底限。

現實世界中傳播效果深受傳播者的個人因素左右,本人在評判時會很高程度的考慮辯士發言時的風度、形象、態度等因素對於說服效果的影響,而非僅針對所理解的論點內容作邏輯性的分析與組合,以期使評判結果更接近真實狀況。

政策性辯論活動舉辦的意圖,為替真實世界中實然存在的難題尋找解決方案,或退一步,使參與者更加理解真實世界,故政策性辯論即便容許新創前所未聞的制度學說,其與現實世界的鏈結亦須受一定程度的檢證,正反雙方均須就此負舉證與交鋒義務。

鑑於政策性命題與價值性命題在說服策略上的不同,特此提出,政策性命題的說服不以感同身受為目標,而須以理性決策作為準繩,論點之間的鏈結,邏輯推導,證據法則相對重要許多,本人於評判時將於此節多加推敲。

其餘未特別指出之處準用一般臺灣辯論裁判實務通則。